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論文導讀分析-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

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Rhetorical Figures to Graphic Design




辭學最大的功用在於創造優美生動的研辭,以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而平面設計是視覺語言的創造,兩者都是為了有效的傳達,因此有著相同的向度。本篇論文是以修辭學觀點,來詮釋平面設計的創造過程,應用修辭學原理與技巧應用在平面設計創作上,透過教學實驗及統計分析,提出體系化的設計方法,提供設計相關者作為創作考量之參考。

修辭是一種語言現象,是人類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產生的。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充分發揮各種語言因素的作用,產生了修辭。而有系統地研究各種修辭現象,並分析歸納修辭規律及技巧的學科稱之修辭學。修辭是人們為了提高言語表達效果而對語言運用所作的加工與修飾。


由修辭的歷程和設計的程序兩者之間,找出對應關係。古典修辭學把勸說的準備步驟分為5個階段:1﹒覓材取材。2﹒佈局謀篇。3﹒論辯修飾。4﹒記憶。5﹒講演技巧。
此修辭的準備歷程與設計的製作過程非常相似,譬如海報的製作,也是先從相關資料搜集、整理分析、提出創見及方案、選定、製作到印刷等過程。這些對應關係,說明設計與修辭兩者間有相同的向度。

而平面設計是一門視覺語言的表現藝術,利用一切可能的視覺元素來傳達信息。簡言之,平面設計具有3個非常重要的功能:說服的功能、指認的功能及傳達信息的功能。本篇論文在廣告、標語、海報中尋找釋例,更選定標誌與海報作為「視覺修辭技巧」的操作範例。

修辭和設計密切相關,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儘管不懂修辭技巧的應用,卻自然而然在作品中表現了各種修辭的技巧。本篇將將各類平面設計佳作範例,依意象描繪辭格、語意表達辭格、形式安排辭格和文字的修辭技巧等作探討分析。並針對其設計作品範例,從設計程序的觀點,將這些修辭格整理成體系化的設計方法,稱之為「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

其操作程序:一、概念修辭:設計者接到設計問題時,並非立即動筆作圖,而是以言語和自己對話,試圖找出對的設計方向。一開始,是盡量做意象的聯想與類比,或是對設計對象作分析與瞭解。屬於意象描繪的修辭技巧,剛好能引導設計概念的發展,以找出適合的設計意象。像這樣將問題概念化的設計過程,導入意象性修辭技巧,稱之為「概念修辭」。二、圖像修辭:是指應用語意表達的修辭技巧於概念視覺化的設計過程。三、技術修辭:經過概念修辭和圖像修辭兩階段後,這時的設計創意與圖像已經確定,剩下構圖、表現技法等有形式的處理,屬於形式安排的修辭技巧,此階段稱「技術修辭」。

本篇論文藉由其文獻探討和作品範例論證了設計與修辭確實有相同之向度,兩者關係相當密切。在論證中發現修辭技巧應用在平面設計創作的可行性後,將修辭學的技巧與原則,整理歸納成為一套有程序性的設計方法–「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內容有激發創意構想的「概念修辭」、增進視覺表現力的「圖像修辭」、調整細部結構的「技術修辭」、屬於文字造形運用的「字形修辭」及作為設計準則的「視覺修辭原則」。本論文其貢獻在於提出一套「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的體系,指出了應用修辭技巧於平面設計上的方法與步驟,在透過研究者本身實例操作驗證,並認為此套方法十分具實用與應用價值。對構想的激發和創造的表現具有幫助,可以使設計作品擁有豐富的修辭內容。也從中建議其體系目的在初接觸視覺修辭技巧的應用時,能有操作的流程與要領可循,設計創作時,應先重視作品意義的找尋。應用者應以視覺修辭原則提醒自己,莫使「避平就曲」的修辭技巧使用過當,以避免偏離設計主題,將「視覺修辭技巧」當作設計工具來練習,透過這樣的訓練必有助於提昇設計創意的表現手法。







資料來源:

國立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
研究生:鄒永勝
指導教授:蔡明振 博士

“無間道”電影賞析

“無間道”電影與論文寫作分析






部2002年上映眾所矚目的電影“無間道”其電影劇情分為三部,針對片名我查了其字義;無間一詞,巴利原文是 anantarika-magga,梵文是 anantarya-marga,它的涵義有四:

原始定義是立刻、立即或瞬間而含有沒有間隔之意。
如果苦(流轉)沒有被暫止或是中止的話,則苦(流轉)是不間斷而連續。
無間地獄的縮寫。這個的描述最初被用來表示苦的暫止或是中止。
無間道的縮寫詞,為四道之一,可無間隔地進入解脫道。
而這三部電影的名稱都取自於佛經裡的寓意;

無間道
「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涅盤經》第十九卷。
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

無間道2
「阿者言無,鼻者名間,為無時間,為無空間,為無量受業報之界。」
「無間有三,時無間,空無間,受苦無間。犯五逆罪者永墮此界,盡受終極之無間。」

無間道3:終極無間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以此連綿,求出無期。」


旨凡弱肉強食,是非不分,罪孽深重的人就會被打落無間地獄,不間斷的受苦,永不輪迴。本片講兩個身份混亂的人,他們各自身為警方及黑社會的臥底,決心離開這個不分是非的處境,跳脫無間地獄。


劇情講的是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的故事,他們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臥底。現在他們決心要離開這個不辨是非的處境,離開無間地獄,尋回自己。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來講,創新在於對電影講故事的手法的不斷探索。講故事是一門學問,不然說書不可能成為一種職業,用電影講故事更是一門學問。 而一部戲沒有劇本當然是做不成事的,可是要說這部電套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演員。這系列電影之所以能成功,演員實在是功不可沒的。兩個正反兩派的角色,眼神與語彙間流露出的情感,在在顯見其精湛演技,我在課堂上已經是第三次觀賞此片,但是每每看過都有另外一番的想法,其實第一次看完後,因為複雜交錯的劇情已經讓我很頭大,直嚷看不懂,就是覺得很難理解,也許是我的邏輯概念較弱,之後有機會再看過後,才了解片中的故事的內容與蘊藏的意含,片中不斷的強調「我要做好人」,用一些台詞與橋段來勸世,更用以形容徘徊於痛苦的現實生活中的困境等,其片名無間作為一個引言與最終要強調的重點。

而撰寫論文就如同描繪電影劇本一般,透過故事的引導、角色的出現、過程的鋪陳及各種角度詮釋張力的手法,透過獨立思考、批判精神與嚴謹的觀察能力,講究邏輯與資料的蒐集評估,將讀者帶入其著作之中,去延伸交錯思考,最終做出結論。

資料來源:

STAR電影快報: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2/InfernalAffairs/InfernalAffairs.html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9%96%93%E9%81%93

東方新聞:http://www.shjubao.cn/epublish/big5/paper148/20031209/class014800007/hwz1055377.htm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論文導讀分析-廣告內文、賣點可驗證性與溝通效果

廣告內文、賣點可驗證性與溝通效果
Advertising Copy﹐Product Attributes Verifiability﹐and Communication Effects











圖-skins-mobile公司的手機保護套廣告







美國最大的求職網Monster.com徵求職者,
(為什麼要在不適合自己的職未上繼續工作呢?上 Monster.com,找適合你的工作)。



現今許多廣告只透過圖像傳達其銷售目的,沒有內文的詮釋,廣告就會使用特別的方式讓大眾接收訊息。仰賴圖像來宣傳銷售,是因為圖像可以吸引注意力,也比文字容易做出想要的效果。

Rayner等人(2001)發現人們在閱讀廣告的時候有個『圖像→標題→內文』的固定模式,內文是解讀廣告的重要依據。不寫內文的理由之一,是現代消費者懂得解讀廣告,把話說的太白,反而降低拆解本文的樂趣,帶來反效果(Phillips,2000)。內文的價值可能因『賣點』而異。賣點是否可以在購買前驗證,關係著廣告面臨的挑戰。因為多數的消費者不讀內文,廣告學界完全以內文為焦點的實證研究不多。一則廣告的價值可以分成『娛樂』和『溝通』兩個面向(Hucoffe,1995)。而娛樂和廣告『創意』有關,溝通與『訊息』有關。娛樂指的是廣告的圖文創意,包括透過適當的取景和影像處理。


賣點可驗證性


根據資訊經驗理論(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Nelson, 1970;1974),搜尋性賣點(search attributes)如外觀造型、成份,消費者可以在購買前比較清楚,廣告若是誇大不實,人們當場就能識破,所以這類商品的廣告比較沒有吹噓的空間,消費者也比較不會懷疑。
在過去『電視只有三台』的時代,廣告是傳遞商品訊息的重要管道,內文需要把賣點解釋清楚。但是隨著媒體越來越多元,商品資訊很容易取得(如網路),平面廣告傳遞『產品資訊』的角色似乎漸漸被取代。這意味著︰
(1)產品特性容易透過其他管道取得,特性內文的重要性式微,
(2)利益內文說明賣點的『重要性』,因為這類訊息與『個人需求』有關,不受媒體多元化影響,所以對溝通效果可能比較有幫助。


總結

本篇研究論文所獲得的具體結論是
(1)內文對品牌態度沒有影響,
(2)內文不會影響人們對賣點『必要性』的看法,
(3)內文對賣點『可能性』的影響因賣點可驗證性而異;在搜尋性賣點的情況下,無內文的效果優於有內文,在經驗性賣點的情況下,有內文的效果優於無內文,
(4)利益內文因賣點類型而有不同的效果,特性內文則否。

本篇論文其重點放在廣告內文、賣點驗證性及溝通效果的詳盡說明論述,由文獻探討及內文的分類上進而運用了實驗的設計、自便項操弄與依變項之測量方式取得研究結果,實驗之流程對我而言確實是非常難以了解,更難融會貫通,但作者點也點出了目前是一個講究「視覺溝通」的時代,沒有內文說明之廣告是否會影響其商品銷售賣點是值得探討深究的議題。





資料來源: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商業設計學報No.12 –
廣告內文、賣點可驗證性與溝通效果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副教授 吳岳剛

全球創意廣告精選:http://www.china.com.cn/photo/txt/2008-07/21/content_16039930_3.htm
恩典ndian.cn:http://www.ndian.cn/design/jdcygg/200801/261874.html
幽默創意廣告欣賞:http://www.it.com.cn/f/edu/083/14/562848_4.htm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竊聽風暴電影賞析

《竊聽風暴》電影與論文寫作分析



刻控訴國家暴力、思想箝制的德國名片「竊聽風暴」,以「竊聽」為題材,讓觀眾置身每3人就有1人遭到監聽的恐懼時代,並在恐懼疑雲中捕捉一絲人性的溫暖氣息。它是影史上首部將前東德國家情報局「史塔西」政權搬上銀幕的電影,劇情高壓緊湊令觀眾屏息。《竊聽風暴》鉅細靡遺傳達出了東西德分裂時期,它是如何以密集的情報佈建,監控著這個國家;在人口僅 1800萬的東德,竟然有30多萬人從事間諜活動,有 600多萬人被建立秘密檔案, 堪稱是史上最空前的超密度間諜網。

《竊聽風暴》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柏林圍牆倒塌的前後五年,片中男主角是一個東德秘密警察,他日夜竊聽一位劇作家和她的演員女友,卻意外成為他們生活的一份子,揮發出最低限度的人性悲憫,盡所能「改寫」別人生命歷史的善意舉動。

此部電影情節充滿著驚險與灰暗的氛圍,心境除了被電影裡詮釋角色的精湛演技牽動外,影片背後所形容的歷史背景也令我感到難過與無奈,也了解到當時東德極權政權人性的殘酷與威脅。洗鍊的對白,句句都切合全片所要表達的要義,優美的配樂,恰如其分地襯托出劇情的張力。

當然,主要演員的演技實在無懈可擊,尤其是飾演監聽警察的衛斯勒(歐路奇.穆赫飾演),其眼神、神韻、與鮮明的形象,使我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在我看來能讓人思考,反省的電影,絕對夠格稱為好電影。劇情的鋪陳及各種角度的詮釋手法,就如同撰寫論文一般,藉由獨立思考、批判精神與嚴謹的觀察能力,也要如同作戰一樣,講究戰略與戰術,要特別思考策略與方法。


資料來源:
《開眼電影》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1576
king Net影音台http://movie.kingnet.com.tw/media_news/index.html?act=movie_news&r=1162806218

論文導讀分析-從符號學探討《佳麗村三姐妹》角色設計與文化幽默表現

從符號學探討《佳麗村三姐妹》角色設計與文化幽默表現
Discussion on the Role Design and Cultural-Humorous Expression of “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 form Semiology






經在大學動畫作品的畢業製作上,以《佳麗村三姐妹》動畫片為風格走向之參考,所以,對於此片的故事情節、劇情鋪陳以及角色造形特徵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佳麗村三姐妹》這部由法國導演西拉維休曼所執導的動畫影片,透過法國、比利時、加拿大三個國家聯合製作的動畫電影,於2003年上映後,佳評如潮,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之提名與國際大獎的殊榮。

歐洲動畫一向保持著特有的浪漫味道與獨特的風格,其實不論是表現出來的畫風或是影片中所蘊藏的涵意,基本上已經超越了美國和日本兩大動畫強國。歐洲動畫就像是一件藝術品,除了影片本身的魅力外,更值得一再細細品味。在《佳麗村三姐妹》中,無論是疼愛孫子的蘇莎婆婆,或是愛騎單車的冠軍,又或是綁架冠軍的黑手黨,他們的造型都是極為誇張的。色彩的運用也刻意配合片中50年代懷舊背景為主題,同時使用大量數位技術來營造立體效果。片中對於美式文化的反諷與幽默手法,以及角色設定造型的獨特性與鮮明的性格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本篇論文針對片中圖像符號之轉化方式與背後所蘊含的象徵意義,作了初步的探究與解析,從觀賞好的動畫作品,分析其圖像符號的表現要素,藉由資料的整理及探究,或許可以作為台灣動畫產業之參考資料之一。
本篇論文之研究目的:
(1)針對符號學理論與象徵幽默性之表現作探討。
(2)藉由動畫的角色設計,探究其造型服裝配件與性格之符號表現,
以了解角色造形符號應用所在。
(3)針對動畫對於美式文化的幽默手法表現,探究其圖像符號背後的內涵與意義。
其文獻探討裡將符號學研究中索緒爾符號理論、羅蘭巴特符號理論說明符號所包含的意義及延伸意義,索緒爾將語言帶入符號學,奠定了符號具與符號義的二元一位論的符號學基礎。羅蘭巴特則將此理論作延伸指出若要成功讀出符號的內涵意義,必須具某一特定文化的價值與信念,而文化就是符碼化系統的整體,其符碼可透露出設計形式的符號與象徵,指導我們如何處理各種形式背後所蘊含的整體意義。在幽默之定義與表現類型上,解釋幽默的定義與幽默的六項表現形式:對比、重複、顛倒、交叉、誇張、文字遊戲與文化背景。

透過《佳麗村三姐妹》動畫背景、導演、故事大綱與角色造形特徵做了簡介與詳盡的介紹。而每個角色都有所謂的「戲劇性必要」,人格特質會塑造出行為基礎。動畫主要角色造形與性格都代表其符號象徵意涵。透過這些特殊性的角色設定,直接影響了整部動畫的視覺感官與劇情張力。諷刺離不開幽默,諷刺者必須有幽默的天賦,諷刺者以聰慧幽默的方式表達批判,使其批判具有娛樂性與戰鬥性的一種風格與技巧。此動畫片中大量的使用了許多美式文化的背景幽默表現,利用肥胖與速食的誇張性表現手法,暗諷美式的高熱量速食飲食文化,導致多數成年人有體重過重的問題。片中除了影視娛樂、地方特色及大眾熟知的物件都以誇張表現方式做轉換,達到幽默與反諷效果,深植人心。

本篇結論指出多媒體製作者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圖像的功能,通常設計出的作品是不會好的。要設計出好的圖像,就必須了解圖像如何發揮其功能;而人們是如何經過觀看、認識、記憶、使用圖像的過程以使用多媒體製作。當然一個好的動畫作品,就必須觀賞者的需求並了解觀賞者與作品間互動的關係。因此,一個成功的圖像設計,讓觀賞者能對圖像做到四樣事情:圖像能夠被解碼、圖像能夠被辨識、圖像能夠被搜尋、圖像能夠被驅動。本篇研究歸納了以下重點:

(1) 跳脫傳統英雄式角色設定思維,以純樸逗趣角色來反傳統。
(2) 各角色造型多元特色鮮明,誇張的特徵易使人加深印象。
(3) 使用大眾所熟知之文化特色元素,並針對符號作重新詮釋與表現。
(4) 融合各地文化特色,以誇張的造型或文字達到暗喻性的幽默與諷刺。

總結其論文所探討之內容與其片運用美國文化代表性的象徵物與符號元素之剖析,使我對《佳麗村三姐妹》動畫片的認識不僅止於故事的內容與劇情的鋪陳手法,而是從角色與背景上對美式文化的幽默與反諷技巧轉換上有更深層的了解,動畫片能夠融合地方文化藉由幽默諷刺方式表現其主題與意涵,這些都是動畫創作情節內容時所要考慮到的重點。


附錄
《佳麗村三姐妹》故事簡介:
自小失去雙親的冠軍一直與年老的蘇莎婆婆相依為命,冠軍總是鬱鬱寡歡,愁眉不展,只會偶爾和忠心耿耿的愛犬賓諾談談心事。而唯一能讓冠軍著迷的,就是那有兩個輪子的自行車,他只要一騎上自行車,整個人像脫胎換骨似的,立刻生龍活虎。蘇莎婆婆靈機一動,決定悉心裁培,希望冠軍將來可以奪下法國自行車公開賽的冠軍。在蘇莎婆婆訓練之下,冠軍由小胖子鍛練成運動健將,而蘇莎夫人衷心企望的這一天終於到來…。
不料,法國黑手黨為了掌控比賽結果,竟使出惡毒手段阻止大熱門的冠軍出賽,派出兩名黑衣人綁架冠軍,蘇莎婆婆於是和忠狗賓諾展開了救援行動。他們於是來到了美麗都,遇見了曾經風靡一時、芳華絕代的歌廳美豔女郎「佳麗村三姐妹」。她們聽了蘇莎婆婆的遭遇後,決定兩肋插刀,一起加入救援冠軍的行列。一場驚天動地的冒險旅程就此展開了…。


資料來源: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商業設計學報No.12 –
從符號學探討《佳麗村三姐妹》角色設計與文化幽默表現
研究生 馬新程 指導教授 詹玉豔